當前,農機市場正處于“空窗期”:一方面,傳統農機市場進入低速常態化發展;另一方面,雖然新興市場崛起,小眾市場快速增長,大型高端化農機成為發展趨勢,但現階段占比小,難以填補傳統市場留下的巨大空間。轉型帶來的“空窗期”效應正全面深刻地影響著農機市場,農機行業該如何推動轉型升級?
今年上半年,植保機械、畜牧機械、秸稈機械、采棉機以及經濟類收獲機械等小眾農機市場發展漸入佳境。調查顯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噴霧機銷量同比增長132.75%;截至6月底,畜牧機械同比增長148.92%;2018年市場采棉機銷量增長80%以上。“剛性需求增長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雙引擎’驅動是銷量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中國農機流通協會信息部主任張華光說。
同時,農機產品呈現大型化、智能化、高端化趨勢。“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農機大戶等群體組織崛起以及農業服務業快速發展,為大型農機市場提供了強大發展后勁。”張華光說。目前,國內農機企業在大型高端農機研發制造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0馬力以上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采棉機、畜牧機械等大型高端農機實現了批量生產,且價格優勢突出。不過,與國外產品相比,國產大型農機產品質量仍存在較大差異,高端產品依然為國外大牌壟斷。
目前,德國克拉斯和科羅尼、美國約翰迪爾和紐荷蘭等國外農機巨頭紛紛進軍中國市場。在新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明確將進口農機產品納入補貼范圍、一視同仁的情況下,國產農機企業將面臨更為嚴酷的競爭。
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農機產業突圍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近年來,農機行業一直存在結構性失調問題,主要表現為高端不足與低端過剩現象仍較嚴重,如拖拉機、糧食作物收獲機、等產能嚴重過剩,大馬力拖拉機、大型多功能收獲機供給不足;糧食耕種收環節使用的農機過剩,其他環節使用的農機則相當匱乏,等等。2018年,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67%,但發展質量不高。
據了解,2015年農機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后,一些農機企業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產品結構,如山東百利、河北英虎、江蘇久富、河南辰漢等企業紛紛建設智能工廠,打造高端制造基地。此外,一些農機制造企業聚焦小眾農機產品,加大研發生產力度,如花生收獲機、殘膜回收機、辣椒收獲機等經濟作物農機市場活躍,形成了產業規模。
張華光認為,在互聯網條件下,未來只有兩種類型的企業能夠生存,一類企業是走專門、專心、專注“三專”路線的專業化公司,靠獨一無二的產品在細分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二是完成轉型升級的大集團,依靠強大的規模優勢立足市場。例如,新疆缽施然公司多年來專心研發自走式采棉機,不斷提高采棉頭質量和整機穩定性,打破了新疆采棉機市場被外資企業壟斷的局面。
閱讀量:1942
閱讀量:2087
閱讀量:1960
閱讀量:20478
閱讀量: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