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在沙雅縣海樓鎮喬格鐵熱克村村民喀依木·沙依木家的棉田里一臺拖拉機牽引著殘膜回收機械在棉田里來回穿梭進行著殘膜回收作業,作業過的土地不僅棉桿被粉碎了,農田殘膜也被殘膜回收機快速卷起,集中回收到后置的聚膜茬框里,機械所過之處非常干凈、平整。
今年,喀依木·沙依木種了30畝地的機采棉,五天前,喀依木·沙依木聯系海樓鎮社會化農機服務公司找來采棉機采完了,當天就將拉到扎花廠賣掉了,這讓他對現代農業感慨不已。原本準備偷閑的喀依木·沙依木,得知鎮里建立了殘膜回收站回收殘膜,政府對棉田殘膜回收還有補貼,他又再次聯系海樓鎮社會化農機服務公司找來殘膜回收機抓緊時間回收棉田里的殘膜。
喀依木·沙依木說:“殘膜回收不僅對農田有好處,而且政府還給補貼、回收的殘膜還能賣錢或者按比例折換新地膜,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我要抓緊時間把殘膜回收完交到鎮里的殘膜回收站里。”
為進一步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堅決打贏“凈土”保衛戰,今年,沙雅縣加大政策傾斜,鼓勵支持農民、農機服務合作社和企業購買殘膜回收機械,扶持培育帶動成立殘膜機械回收合作社8家。
據海樓鎮社會化農機服務公司負責人孫彬介紹,該公司引進的是沙雅縣缽施然智能農機制造有限公司的殘膜回收機,集秸稈粉碎和殘膜回收與一體,機械作業寬幅是2.05米,每小時作業15畝,殘膜回收率在90%以上,購買時享受了4.05萬元的國家農機購置補貼。
今年,針對殘膜回收,沙雅縣積極爭取創建國家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示范縣項目,項目惠及10個鄉鎮10萬畝農田,每畝地殘膜回收補貼30元,并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殘膜回收再利用企業沙雅縣順盈科技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全縣12個鄉鎮(管委會)組建殘膜回收合作社,有償回收農民手中的殘膜,并吸納60余名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就近就地就業。
買合穆提·米吉提是沙雅縣海樓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他將自己家的棉花采完以后,經村委會介紹來到了海樓鎮海樓村殘膜回收合作社工作,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買合穆提·米吉提在網點里主要負責殘膜初篩、簡單除雜和打包工作,工作技術要求不高、機械操作簡單,他很快的適應了合作社的工作。
買合穆提·米吉提說:“在這邊上班挺好的,離家很近,能照顧家里,上班也很方便,每個月還能拿到2600元的工資,我一定努力工作。”
海樓鎮海樓村殘膜回收合作社于2019年9月成立,合作社成立以來,前來交售殘膜的村民絡繹不絕,截至目前已回收殘膜50余噸,農田殘膜回收面積1.4萬余畝。
交售完殘膜的海樓鎮海樓村村民斯迪克·阿山說。“以前沒有回收的時候,地理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種子播下去以后,被包在殘膜里面發不了芽,這極大影響發芽率,對農業生產影響特別大,而且一到春天刮風的時候,房前屋后都是地膜。殘膜回收以后,不僅提高種子發芽率、出苗率,土壤也得到了治理,村容村貌也整潔了很多,這對我們農民來說是一個福音,明年我會繼續做好殘膜回收。”
近年來,沙雅縣持續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積極打響殘膜回收攻堅戰,大力宣傳廢舊農膜對環境、耕地的污染及回收再利用的重大意義,引導群眾開展規模化農田殘膜回收,清除白色污染,還農田于自然,實現綠色農業發展。
沙雅縣供銷社黨組書記羅旭東說;“以前,沒有殘膜回收合作社,農民要么不清理耕地里的殘膜,要么將殘膜燒掉或者隨意堆放著田間地頭,對環境和耕地造成了嚴重的污染。為解決這一難題,縣委政府高度重視,積極引進殘膜回收企業,建立合作社,極大的激發了農民回收殘膜的積極性,避免殘膜對農業生產造成的不利影響,有效控制了白色污染。”
據了解,目前,沙雅縣已回收完成農田殘膜20余萬畝,通過實施10萬畝廢舊地膜回收再利用項目示范帶動全縣殘膜回收預計可達196萬畝,農田殘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后續,該縣將不斷總結經驗,大力宣傳推廣普及殘膜回收技術,從源頭上治理白色污染。(王玉堂)
閱讀量:2120
閱讀量:2305
閱讀量:2186
閱讀量:20666
閱讀量:38867